民主行动党一直以来都标榜着多元种族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的斗争路向,但种族主义的阴影却在独立后50年仍挥之不去。那行动党现在是否还有在坚守这样的斗争路线呢?
行动党在闯党初期就曾经直捣巫统堡垒区竞选,1966年雪州甘榜巴鲁州议会补选邱衡福以千多票落败,1967年柔佛淡杯州议会补选达英依布拉欣也以两千多票败下阵来。再回到来上一届大选,行动党在2004年大选竞选44个国会议席,7位在东马。在这37位西马半岛的候选人里面,29位是华裔,5位印裔,3位巫裔。其中33位候选人直接对垒马华或民政,另外3位印裔候选人外加一名华裔候选人对垒国阵的印裔同胞,没有任何侯选人与巫统或回教党直接对垒。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嘉楼四个以马来人居多数的州属更是一个候选人也没有。既然这党是那么的多元种族,为什么行动党不派人直接对垒巫统呢?是不敢?还是没有人?
可能民主行动党也认清马来人政治思维,绝大部分的马来票源只会在巫统与回教党之间徘徊,所以选择避而不战,以跟国阵同样的种族模式来对撼,让回教党与公正党向巫统叫阵,自己则和公正党的华裔候选人单挑马华民政。由此可见,就算选票投向反对党也不见得是对多元种族政治的认同。
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也并不是行动党的错,这只是人民本身选择这样的模式来选择政党,跟行动党创党时的理念跟多元精神有所出入也实属非战之罪。大家不仿做个实验,对您的友族朋友说您要参政,大多数都会问你说是马华还是行动党;我也已经以身试法,验证我的假设性言论。既然选民“buy”这样的idea,那用华裔候选人堆垒华裔候选人的策略也应该是明智之举吧?变相的种族政治也油然而生。
人民的思维决定政治的模式,政治的模式却也影响人民的思维;就像蛋生鸡,鸡生蛋的道理。当华小问题,两岸关系,董教总言论之类的报导只出现在华文报章,而马来报却时不时来一些“反多元文化论”,华人是外来移民论述,而对所谓的华社课题嗤之以鼻。马来西亚也真的是甭想多元种族政治能够抬头。
行动党在闯党初期就曾经直捣巫统堡垒区竞选,1966年雪州甘榜巴鲁州议会补选邱衡福以千多票落败,1967年柔佛淡杯州议会补选达英依布拉欣也以两千多票败下阵来。再回到来上一届大选,行动党在2004年大选竞选44个国会议席,7位在东马。在这37位西马半岛的候选人里面,29位是华裔,5位印裔,3位巫裔。其中33位候选人直接对垒马华或民政,另外3位印裔候选人外加一名华裔候选人对垒国阵的印裔同胞,没有任何侯选人与巫统或回教党直接对垒。在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嘉楼四个以马来人居多数的州属更是一个候选人也没有。既然这党是那么的多元种族,为什么行动党不派人直接对垒巫统呢?是不敢?还是没有人?
可能民主行动党也认清马来人政治思维,绝大部分的马来票源只会在巫统与回教党之间徘徊,所以选择避而不战,以跟国阵同样的种族模式来对撼,让回教党与公正党向巫统叫阵,自己则和公正党的华裔候选人单挑马华民政。由此可见,就算选票投向反对党也不见得是对多元种族政治的认同。
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也并不是行动党的错,这只是人民本身选择这样的模式来选择政党,跟行动党创党时的理念跟多元精神有所出入也实属非战之罪。大家不仿做个实验,对您的友族朋友说您要参政,大多数都会问你说是马华还是行动党;我也已经以身试法,验证我的假设性言论。既然选民“buy”这样的idea,那用华裔候选人堆垒华裔候选人的策略也应该是明智之举吧?变相的种族政治也油然而生。
人民的思维决定政治的模式,政治的模式却也影响人民的思维;就像蛋生鸡,鸡生蛋的道理。当华小问题,两岸关系,董教总言论之类的报导只出现在华文报章,而马来报却时不时来一些“反多元文化论”,华人是外来移民论述,而对所谓的华社课题嗤之以鼻。马来西亚也真的是甭想多元种族政治能够抬头。
1 条评论:
种族课题是可恶的,但无法根锄,唯有减轻它的负面效应.
要有效地进行,媒体自由化是首要条件(还有反垄断).要求立方政党,军人和政府机关退出,如台湾当局.
与其跟下面的阿伯比吐痰,不如回归正业,议论政事和国家规划
:)
还有向上,向前(不是钱)看.不因眼前的山珍海味而玩了理想.
发表评论